点亮星标
说到喝茶,好胜的中国人绝对不认输,有客到访,亲友相聚,都少不了茶的身影。
不过,关于饮茶的流言也挺吓人的!普洱茶有黄曲霉毒素,致癌;隔夜茶有亚硝酸盐,致癌……
当然也有人说喝茶能降血压、降血脂……真相到底如何?
喝茶致癌都是流言!
说喝茶致癌的两个流言都是偏颇的,我们今天来一一反驳!
流言一
普洱茶有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
反驳
优质普洱茶很冤枉!
普洱由于是发酵制成的,的确会产生多种菌种,包括黑曲霉、根霉、酵母和青霉,黄曲霉毒素也是有可能会产生的,但这不意味着我们一定会买到含有黄曲霉毒素的普洱茶!
发酵过程中的黑曲霉,茶叶中的咖啡因和单宁,都是可以起到抑制黄曲霉毒素作用的,黑曲霉甚至还能降解黄曲霉毒素的生物活性。只要你不是买到霉变、受潮、质量较差的普洱茶,就不用担心黄曲霉毒素的致癌的问题!
流言二
隔夜茶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酸盐?
哪有那么多!
隔夜茶,一般指放置时间较长的茶,有人曾做实验,将茶水静置 60 小时,最终监测下来亚硝酸盐含量也仅为 0.251 微克 / 毫升,远低于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的亚硝酸盐含量。
如果一定要说隔夜茶不好,那也只是因为茶中的一些营养素,时间久了会滋生细菌,即便不产生亚硝酸盐,但这些滋生的细菌有可能影响肠道健康,所以健康的喝茶方式还是要现喝现泡的!
比起这些流言蜚语,喝茶到底是健康或不健康,还是需要通过科学研究来论证的。
茶的这些好处都是研究发现的!
关于喝茶有益健康的研究比比皆是!尤其是在以下几点上有比较突出的效果 [ 1 ] :
01
【抗炎】
普洱、绿茶比较强
在抗炎方面,不同的茶会表现出对不同的促炎介质的抑制作用,虽然不同的茶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性,比如普洱茶、绿茶比白茶、红茶就要强,但比起同样有抗炎作用的茉莉、柠檬草、雏菊等,茶的抗炎效果都更高一筹。
02
【抗氧化】
各种茶都挺在行
人体如何无法及时清除的过多的自由基就会引发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白内障等。而茶叶具有清除自由基、提高抗氧化酶活性、螯合金属离子等抗氧化功能特性。
【抗肿瘤】
茶多酚有奇效
研究发现,茶叶中的茶多酚可以通过诱导癌细胞凋亡或发生周期阻滞,抑制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等,在癌症发生的各个阶段都有预防和抑制作用。
基于以上这些研究,科学家们得出以下这些结论:
每天喝 2-3 杯茶的人,总死亡率、心血管疾病、中风、2 型糖尿病风险更低; [ 2 ]
每天多喝一杯茶(236.6ml),心血管死亡,卒中死亡,总死亡风险,都比不喝的人稍低; [ 3 ]
喝绿茶与某些癌症,子宫内膜癌、肺癌、口腔癌等的发病率呈负相关。 [ 4 ]
……
比起那些流言蜚语,这些研究和结论更有说服力!
分清茶种,正确喝茶
即便喝茶有这么多好处,可能还是有部分人喝不出健康的感觉,大约不懂茶的种类和特性,喝了不适宜自己体质的茶!
以发酵程度不同,茶以颜色来区分,可分为绿、白、黄、青、红、黑六种,每种都有自己的茶性和喝法!
绿 茶
性寒,因此适合体质燥热的人
泡法:茶水比 1:50,80-90 ℃为宜,不宜开水猛冲。
白 茶
性凉,适合精神紧张,压力大的人
泡法:老白茶沸水冲泡,鲜嫩的白茶适当降低温度冲泡。如果使用盖碗冲泡,可时间久一些。
黄 茶
与绿茶相似,性寒,但黄茶更加醇厚,适合消化不良、食欲不佳、懒动肥胖者
泡法:与绿茶类似,85-90 ℃水温冲泡。
青 茶
性平,适合三高、肥胖人群
泡法:茶水比大致 1:15,用 100 ℃沸水,冲泡后加盖。
红 茶
性温,适合体质较虚,脾胃较差,手脚发凉的人
泡法:水温 90-95 ℃,直接冲泡,不适宜长时间闷泡。
黑 茶
性温,适合肥胖、抽烟喝酒、便秘人群
泡法:粗老的黑茶可以煮着喝,嫩的可以 100 ℃开水泡着喝。
最后,希望各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茶,喝出品味,喝出健康!
参考文献:
[ 1 ] 李晓飞 . 白茶、黄茶等六大茶类抗氧化、抗炎及抗癌功能特性研究 [ D ] . 华南农业大学 ,2017.
[ 2 ] Yi M, Wu X, Zhuang W, Xia L, Chen Y, Zhao R, Wan Q, Du L, Zhou Y. Tea Consumption and Health Outcomes: Umbrella Review of Meta-Analyse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 Humans. Mol Nutr Food Res. 2019 Aug;63 ( 16 ) :e1900389. doi: 10.1002/mnfr.201900389. Epub 2019 Jul 2. PMID: 31216091.
[ 3 ] Chung M, Zhao N, Wang D, Shams-White M, Karlsen M, Cassidy A, Ferruzzi M, Jacques PF, Johnson EJ, Wallace TC. Dose-Response Relation between Tea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All-Cause Morta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opulation-Based Studies. Adv Nutr. 2020 Jul 1;11 ( 4 ) :790-814. doi: 10.1093/advances/nmaa010. PMID: 32073596; PMCID: PMC7360449.
[ 4 ] Abe SK, Inoue M. Green tea and cancer and cardiometabolic diseases: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Eur J Clin Nutr. 2021 Jun;75 ( 6 ) :865-876. doi: 10.1038/s41430-020-00710-7. Epub 2020 Aug 20. PMID: 32820240; PMCID: PMC8189915.
作者:陌陌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本视频 / 资讯 / 文章的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有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下留言。
每天动动脑,身体不易老
自有一日出头天,猜一字。
(上一期答案:锅)
加入常笑健康交流群
一起来猜猜猜 !
股票配资网首页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