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晚,现役武警战士杨远勇历经一天路程,终于回到榕江县栽麻镇归柳村的家中。这是他时隔八个月再次见到妻子潘代弟,也是第一次好好看看出生9个月的女儿。他原本请了24天假,除去往返路程,能与家人相守22天,却没曾想,一场特大洪灾正悄然逼近。
当天,榕江县城遭遇特大暴雨,近80%城区被淹,10.3万人受灾。“家乡需要我!”十一年军旅生涯刻在骨子里的责任,让杨远勇毅然转身——暂别刚团聚的妻女,投身抗洪一线。6月26日,他成为榕江县人民武装部党员突击队的初创成员,开始了连续10天的奋战。
杨远勇(前排右一)与队友在转移群众
起初,突击队的核心任务是清淤除障。现场缺大型机械,杨远勇和战友们就徒手搬运淤泥杂物。“得赶紧把路清出来,让百姓能顺畅通行。”他带着这股劲,和大家一起把丰乐村街道上堆积的木头一一搬离,只待后续车辆运走。
6月28日,洪峰再次过境,清淤工作紧急暂停,转移群众成了头等大事。当天上午,突击队接到求助:场坝社区一位82岁独居老人被困,其亲人因洪水阻隔无法前往。杨远勇和战友们赶到现场,逐楼逐层排查,此时洪水已逼近距场坝仅500米的滨江一号小区,而场坝地势更低,危险步步紧逼。
展开剩余55%千钧一发时,附近群众提醒:“旁边那栋没装修的楼里好像有人。”杨远勇立刻带人冲过去,2分钟后在五楼找到老人,迅速将其转移至安全地带。原来这栋新房外立面未粉刷,才让人误以为无人居住。截至洪峰来临前,他们在丰乐村、场坝社区、中河街等地累计疏散群众1300余人次。
洪峰退去,杨远勇又扎进清淤战场。这时,武警贵州总队增派的千余名官兵带着大型器械赶到,效率明显提升。“场坝街一两天就清得差不多了。”但机器到不了的小巷道,仍需人工攻坚。古州七街是县城最古老的街道,狭窄的斜坡仅容6人作业,杨远勇和战友们一铲一铲装淤泥,再三人合力拉斗车,汗水混着泥水流个不停。
7月5日,正在清淤的杨远勇收到妻子消息:女儿发高烧了。潘代弟一向支持他,常说“没有大家哪有小家”,这次是实在慌了神才求助。杨远勇攥着手机继续干活,直到听说下午有20名退伍军人加入突击队,才放心向队长请假。
7月6日上午,古州七街全线打通,杨远勇也终于踏上回家的路。
“杨远勇在危难时救老人、清淤时冲在前,转战多个重灾区,用行动诠释了党员和军人的担当。”榕江县人武部副部长、突击队队长叶文君这样评价。而对杨远勇来说,这场“转身”是责任所系——守护好大家,才能护得小家安稳。
▌ 记者: 张齐武 王彦凯(实习生)
发布于:北京市股票配资网首页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