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名(江苏)揭晓,江苏49所公办本科院校再次展现多元发展的教育生态。南京大学与东南大学稳居前两名,综合实力领跑全国,分别位列全国第5和第13位。理工类院校表现抢眼,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4位)、南京理工大学(38位)分列省内第三、第四。值得注意的是,苏州大学(49位)超越中国矿业大学(52位),首次跻身江苏前五;南京林业大学(107位)位列省内第18,农林学科彰显竞争力;常州工学院(373位)作为应用型高校代表,以理工特色稳居第37名。江苏高等教育呈现出“双一流”院校引领、区域特色院校崛起的阶梯式发展格局。
苏大跨越式发展:产教融合驱动综合突围
苏州大学此次超越中国矿业大学,成为江苏高校五强新成员。近五年,苏大通过持续引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高层次人才团队,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形成突破,2025年新增3个ESI全球前1%学科。其与苏州工业园区共建的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累计培养6000余名复合型工程师,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国际化布局成效显著,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覆盖11个国家,留学生规模突破5000人,国际化指数居省属高校首位。
南林稳居农林类前茅:生态学科助力乡村振兴
南京林业大学全国排名107位,较去年上升2个位次。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林业工程、生态学保持A+等级,风景园林学进入全国前三。依托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学校近三年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2项,开发竹基复合材料等专利技术89项。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南林在苏北建立4个科技小院,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2万人次,其“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体系在省内覆盖率超60%。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使其成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智库。
常州工学院:应用型转型塑造区域标杆
位列第37名的常州工学院,作为苏南地区应用型高校的示范院校,其“产教融合2.0”战略成效显著。校企共建的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与中车集团等龙头企业建立26个工程师培养基地,毕业生平均月薪达7500元,领先同类院校。学校重点发展的新能源车辆、数字化设计等专业,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98%以上。其主导的常州智能制造产业创新联盟,累计服务中小企业技术改造300余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亿元,真正实现“城市滋养大学,大学反哺产业”的良性循环。
教育强省的新动能
江苏高校排名变迁映射出教育资源配置的深度调整。9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持续巩固学术高地,21所地方院校聚焦区域特色发展,19所新兴应用型高校深耕产教融合。这种多层次、差异化的办学格局,既保持了基础学科的前沿探索,又强化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应用导向。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深化,江苏高校正通过学科交叉、校地联动构建新型创新共同体,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股票配资网首页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