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将军传奇(张永廷)
“自古以来,我国有几人能成为独臂将军?那都是旧时代的传说,唯有我们的军队,才能孕育出如此非凡的英才。”他们的名字理应被历史永远铭记。
上将彭绍辉:左臂断三次,手术三次。
彭绍辉,1906年生于湖南湘潭,毛泽东曾赞誉他为“真老乡”。1933年春季,在第四次反“围剿”的激战中,27岁的彭绍辉肩负重任,担任红三军团第五军第一师的师长,受命于彭德怀将军麾下。3月21日,他领兵挺进草台岗,目标直指战略制高点——霹雳山。该山险峻异常,双方军队在此展开激烈对峙,红军在敌军炮火中奋勇向前。彭绍辉身先士卒,左臂竟两次中弹,鲜血如泉涌,然而他依旧坚韧地指挥战斗。战斗结束后,医生诊断他必须进行手术。为了保留手臂继续投身革命,他强烈要求实施局部手术。然而,因条件所限,伤口反复感染,三次努力均以失败告终,最终不得不截肢。彭绍辉遂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首位独臂将军。新中国成立后,彭绍辉历任副总参谋长,并成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
上将贺炳炎:锯断右臂
贺炳炎,字1913至1960年,湖北松滋人士,原名向从炎。年方十六,便随父投身红军,初战之际,手握菜刀,独自冲入敌阵,左劈右砍,令敌人闻风丧胆,被誉为“贺小龙”,后亦果真成为贺龙将军的得力干将。1935年12月,年仅二十二岁的贺炳炎便担纲红5师师长之重任,率领部队随红二、六军团踏上了长征之路。在云南的一次惨烈战役中,贺炳炎的右臂不幸被炸得血肉模糊,骨骼尽碎,仅余一缕皮肉与肩膀相连,迫于无奈,只得接受截肢手术。当时,既无麻醉药物,手术器械亦匮乏,救护医生费尽周折,才从当地村民手中觅得一把锯木头的锯子,决定以此作为手术工具,切除贺炳炎重伤的右臂。贺炳炎听从医嘱,被卫生员反绑于门板上,口中塞入毛巾……手术过程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他几度昏厥,嘴中的毛巾被咬得稀烂。贺炳炎的英勇事迹,充满了传奇色彩,在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影片《太行山上》中,感人至深,其中独臂团长的原型正是贺炳炎;香港著名演员梁家辉被其英雄事迹深深打动,无偿出演该角色,收获了巨大成功。全国解放后,贺炳炎曾担任青海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等职务。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
中将余秋里:左臂腐烂。
“余秋里是帅才!”新中国成立后,余秋里先后担任总后勤部政委、总政治部主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并成为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
中将晏福生:断臂跳崖重生
晏福生,湖南醴陵人氏,1904年出生于此,原名晏国金。1936年秋季,国民党的胡宗南部对贺龙率领的红二方面军发起了猛攻。9月7日,红军第6军团的16师自甘肃两当县出发,旨在为后续部队开辟道路。在这支队伍中,政委晏福生与师长张辉并肩走在最前列。然而,当部队行至罗家堡附近时,不幸陷入敌人的包围圈。晏福生果断指挥部队,拼尽全力杀出一条血路,勇往直北。就在此时,敌机突然俯冲,一枚炸弹炸落,晏福生未能及时躲避,右臂不幸被炸断,鲜血如泉涌出。尽管如此,他仍以一把泥土堵住伤口,坚持战斗。部队边战边冲,但敌人越聚越多。晏福生为了不拖累大部队,将密电交给警卫员,独自引开敌人,为战友们争取突围的机会,最后毅然跳下山谷。战斗结束后,红六军团政委王震以为晏福生已经英勇牺牲,在干部大会上悲痛地建议为晏福生同志默哀三分钟。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晏福生奇迹般地带着伤势归来,犹如死而复生。原来,他被当地群众所救。由于伤势过重,1936年10月,晏福生的整条右臂不得不被截去。抗日战争期间,晏福生担任了著名359旅的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晏福生被授予中将军衔。
彭清云少将:白求恩主刀
彭清云,江西永新人氏,生于1918年,逝世于1995年。1938年10月,日军中将常冈宽治经广灵前往前线督战,八路军便在此设伏。彭清云被委以重任,担任突击队长,他带领719团1营与717团9连的勇士们,对敌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令敌人措手不及。彭清云以精湛的射击技艺著称,一枪击毙了一名日本指挥官,后来得知,那名军官正是常冈宽治。
主将阵亡,日军阵脚随之大乱。然而,随后赶到的日军增援部队火力凶猛,彭清云为救护战友,不幸右肘关节被子弹贯穿,动脉血管破裂,血流不止。战斗结束后,彭清云被紧急送往后方医院救治,由于伤势过重,不得不进行截肢手术。白求恩大夫亲自操刀,为其截去右臂,并日以继夜地为他清洗伤口、更换药布,悉心照料,才使他奇迹般地得以生还。解放后,彭清云曾担任总参谋部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等职。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
左齐少将:独臂秀才
“大地披上云的衣衫,洁白美丽的母亲啊,请不要伤心,你又添了一个断臂的儿男……”新中国成立后,左齐曾担任南疆军区政委、济南军区副政委等职。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
陈波少将:滚雷实验失去右臂
陈波(1908—),河南新县人士,是现今唯一幸存的独臂开国将军。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太行山区反“扫荡”战事频繁,物资匮乏,武器弹药更是难以补充。面对如此简陋的环境,八路军在艰苦条件下创立了黄崖洞兵工厂。在条件稍许宽裕时,工厂能生产一些手榴弹,而在条件极差时,勉强能制作出滚雷。由于生产设备落后、原料匮乏,滚雷的质量并不理想,要想发挥其战斗力,必须在试爆训练中积累丰富经验。当时,担任八路军前总特务团副团长的陈波肩负起这一重任。1941年3月,他在讲解完滚雷使用方法后,独自抱起一个西瓜大小的滚雷为大家示范,蹲下、隐蔽、按下雷、擦燃引线,“嘣”的一声,一枚不合格的滚雷瞬间爆炸,硝烟弥漫,陈波血肉横飞,倒卧血泊之中。经过全力抢救,陈波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但从此只剩下一只胳膊和两条无法弯曲的残腿。新中国成立后,陈波先后担任总参谋部警备部后勤部政委、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部政委等职务。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
童炎生少将:榴弹试投,五指炸飞。
童炎生,1911年出生于江西安福,1944年10月,在一场激战中,八路军缴获了敌军的大量手榴弹,但战士们却对它们的使用一无所知。时任团政治委员的童炎生,出于对战斗技能的渴望,毅然决然地首先进行了实弹投掷实验。然而,意外发生了,手榴弹在他手中爆炸,导致他的右手五指被炸得四散飞溅,不得不从手腕处进行截肢手术。尽管身受重伤,童炎生的杀敌之心并未消退,伤口尚未完全愈合,他就重返战场。遗憾的是,由于伤口感染,病情加剧,他不得不接受第二次手术,最终失去了右臂。新中国成立后,童炎生担任了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一职。1955年,他因战功卓越,被授予少将军衔。
少将苏鲁:雷击断左臂
苏鲁(1902—1976),湖南浏阳籍贯,原名苏达余。1927年,他投身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党组织。1949年,苏鲁担任华北军区62军184师副师长,4月20日,在太原战役中,他奉命率部攻取位于太原东门外的红房子据点,遭遇敌军的激烈抵抗。在形势危急之际,苏鲁勇闯战壕,亲自指挥突击排重新发起攻势。然而,在激战中,身边的战友误触了敌人的连环雷,苏鲁不幸手臂被炸,伤势颇为严重,以致手臂从大臂三分之一处被截去。新中国成立后,苏鲁曾任山西省军区长治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他荣获少将军衔。
廖政国少将:手榴弹爆炸
廖政国(1913—1972),字光清,号广庆,河南息县人。他于1930年投身革命事业。在新四军黄桥整训期间,部队反馈所缴获的手榴弹性能不佳,仅有三枚中有一枚能够成功爆炸,且其引爆速度参差不齐。为了探究原因并寻求改进措施,时任团长的廖政国亲自进行了试验投掷,最终成功定位了手榴弹的问题所在。返至住处后,廖政国拆解一枚手榴弹以作验证,却意外触发,螺丝刚被拧下,手榴弹便冒出白烟。尽管他有机会将手榴弹掷出,但若向外抛掷,恐会伤及正在集结的官兵;若向室内投掷,团政委正于室内办公。在万般无奈中,廖政国只得将手榴弹高举过顶,任其手中爆炸。鉴于当时战地医院的设施简陋,医疗条件有限,他的伤口在治疗过程中恶化,不得不施行截肢手术。解放后,廖政国担任过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及南京军区炮兵司令。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
股票配资网首页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