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者导弹大采购
明年开始,美国陆军要一口气买上万多枚“爱国者-3 MSE”防空导弹!原本计划只买3376枚,现在直接暴涨到13773枚,足足翻了三倍多,简直夸张。
这买卖可不便宜,光是每枚就要387万美元,加起来总价都超过500亿美元了。老美突然这么大力度地囤导弹,背后其实有三个算盘:一是补足现有的库存,二是推进“金穹”防御系统,三是为将来跟大国对抗提前做准备。
导弹库存告急
为啥这么急着买这么多啊?
俄乌战争都打了三年多了,美国把自家“爱国者”导弹库存都快掏空了。光是给乌克兰就送了上百套,连以色列那边也得跟着供应。五角大楼一查库存,发现家底儿快见底了,赶紧暂停对乌军援,先保住自己这边的装备。更关键的是,特朗普之前力推的“金穹计划”——就是想打造一个“防不住的美国盾牌”,最近还要追加250亿美元预算。这计划的核心就是建立一套反导系统,没导弹可咋整?
那导弹到底有多厉害?
“爱国者-3 MSE”可是专门对付硬茬子的,弹道导弹、巡航导弹、战斗机它都能拦。它用的是“碰撞击杀”技术,直接撞上去就把目标干掉,比爆炸破片更狠。但实战中,想拦截一枚来袭导弹,至少得打两枚拦截弹,消耗量真的吓人。美国心里跟明镜似的:万一在印太地区跟大国干上,要是战机抢不到制空权,就得靠防空导弹硬扛。所以现在必须囤够弹药,才能撑得住场面!
军备竞赛悄然开启
别看美国自己还没囤够,它的盟友们早就按捺不住了,纷纷开始排队下单了。台湾那边偷偷扩编了第四个“爱国者”导弹营,计划到2026年部署最先进的PAC-3 MSE系统,总共凑出12套,搞得挺像那么回事。
更夸张的是德国,直接让美军驻扎在他们那儿,从2026年开始部署SM-6防空导弹(射程460公里)和“战斧”巡航导弹(射程2500公里),连高超音速武器都打算搬过去。这些动作明摆着是冲着谁来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一看这架势,立马表态要重启被禁的导弹研发,准备硬刚美国的“敌对行动”。
不只是陆军在疯狂囤积防空导弹,空军这边也没闲着,重点是往进攻性武器上砸钱。光是2026年就打算花61亿美元买导弹,目标直指印太地区:
- **AIM-260“空中暗箭”**:这是专门用来对付中国PL-15导弹的,射程超过200公里,还能从F-35隐身战机上发射,隐蔽性超强。
- **JASSM隐身巡航弹**:这种导弹能钻进防空网,专门打击地下工事,而且单价已经降到了200万美元,性价比越来越高。
- **高超音速导弹**:AGM-183A这个项目之前差点黄了,现在又重新启动,速度能达到15倍音速,直接朝着关岛的试验场飞去。
总之,大家的动作都挺快,看得出来,新一轮的军备竞赛已经悄然开始了。
美国军事战略隐患多
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但隐患也一大堆。
《外交杂志》直接给美国泼了盆冷水:光是砸钱买高端导弹可不够!现在的战场早就被便宜又管用的无人机给“统治”了。比如在俄乌战场上,一天就能消耗上万架无人机。而五角大楼每年几百亿地砸在航母、F-35这些“大块头”上,无人机的预算连零头都不到。专家警告说,再不赶紧变一变,美国可能“连仗都打不赢”。
更别提退出《中导条约》带来的后果了——欧洲又成了导弹对轰的擂台,俄罗斯也开始重启核导弹的研发,核对抗的风险越来越近。
美国现在疯狂囤积“爱国者-3”导弹系统,表面上看是补库存、搞防御,其实背后是瞄准大国对抗。从台湾到德国,从防空网络到高超音速武器,这波操作打得又快又狠。但问题是,现在的战场已经不是过去那个样子了:无人机像蝗虫一样满天飞,导弹拦截的成本高得离谱,动辄几十万美元一枚的高科技武器,未必能挡住“蜂群战术”的攻击。
当“爱国者”撑起反导天网的时候,美国更应该想一想:盾牌再硬,能不能挡得住新时代的“矛”呢?
股票配资网首页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