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真是个悲壮又顽强的地方,不信你回头看看那三次会战,不管是哪一次,都是血泪横流,人人上阵,整个湖南仿佛都要被卷进这锅滚烫的历史里。
说来也怪,你敢信吗?那时候,平均十五分钟就有一个湖南小伙穿上军装,从街头巷尾一头扎进前线。
想象一下,菜场里还在吆喝的少年,上一秒手里拎的是豌豆角,下一秒抡起步枪,压根没个犹豫。
再一通盘点,这几年里总共有210万湖湘儿郎上了战场,这数字听起来有点飘,可内容全是扎实的血肉骨头,家家户户没几个能安稳吃饭的。
薛岳,这号人,在湖南名气大得很,打仗的主意更是叫人头疼又叫人服气。
他发明那套“天炉战法”,刚听还以为是什么爆米花技术,其实道道在里头。
说穿了,就是骗敌人进来,装作软柿子让他们捏,结果一进长沙,嘿,锅盖扣下来,四面八方全是包饺子——这种战法,听起来阴狠点,用起来那叫绝。
第一次长沙会战,湘江水气刚熏暖,日军就压着三面来了。
表面上看,薛岳后退撤防,桥也炸了,路也毁了,弄得长沙像一座死城。
鬼子喜滋滋,还真以为打到家门口能坐收渔翁之利。
但你要真信了,那只能说你不懂湖南人的小算盘。
等日本兵咬钩刚一靠近,岳麓山的炮火就跟不要钱似地砸下来,生生把鬼子的美梦打碎。
长沙没丢,可代价也大啊,四万人就这么埋了命。
有人说,这一仗打出湖南的血性来,活生生拔出骨头熬出来的气。
但后面的仗,才是最生猛的。
第二次,气氛紧到不带喘气。
敌人偷了密码,连毒气弹都甩出来,活生生想把人逼绝路。
薛岳偏不按常理出牌,干脆大开城门,放他们进来——可这哪是欢迎,分明是坑他们跳。
鬼子一进长沙巷子,才知道傻眼了:房顶上机枪眼冒火,窗台后冷不防射出长矛,水井里藏着炸药。
整整五天五夜,长沙成了一口大铁锅,煮的是仇恨和血性。
别以为只有前方拼命,后方的故事,一样能把人看哭。
汨罗江那边,敌人刚搭好浮桥,这头薛岳一边掐秒表,一边摁着电话拼命要兵。
三天时间,两万个湖南小伙直接剃头,抡起枪就冲上去了。
有参谋嘴上嚷嚷:“多拖一小时,能多三百人!”
鸡零狗碎的小算盘,可老百姓就真用命凑这分分秒秒。
长沙能守下来,不是一两个将军定的,是整个湖南背水一战。
夜里种地,白天拆铁轨,谁的家不是死过人?把辣椒粉都搅进火药里,哪怕让敌兵打个喷嚏都算胜利。
连卖糖果的小孩、摆摊的大叔、饭馆老板娘,全成了前线的眼线。
到了第三仗,这场仗,有点像压箱底的家底,把能拿的都拿出来。
日军刚到捞刀河,还没站稳桥,电光火石之间,桥直接炸断。
中国士兵反用缴获来的日军火炮,劈头盖脸就把鬼子自己的坦克砸扁。
别怕老话耳朵起茧,那场战,打得最狠,伤亡比例七成起步。
长沙第十军死守市中心,外围二十六个师扇形包抄,天炉战法这回算玩溜了。
这三仗,哪一场都不松懈,可拼到最后,能守得住全靠——人心没乱。
你看210万人的数字,其实老百姓家桌上都瘦个圈,饭菜没着落,儿子轮番上阵,湘江码头一天天换面孔。
三千万人口,出了两百一十万兵,啥概念?十五家就有一家送兵。
屋顶搭门板当兵站,岳麓书院残垣断壁上全是阵亡将士的名讳,铁桥断墩成无声墓。
甚至连初中老师都拆课桌做担架,物理老师在教炮弹落点,孩子们课堂直接成了射击场。
谁也不敢说只有前方勇,后方可一点不差。
湖南人算盘精着呢,夜里扒铁轨,一夜干掉几公里,让敌人列车直接“放鸽子”。
岳阳三年扒去两百多公里铁轨,还有四十多座桥,老农家锄头上,一道刻痕三根轨,从头刻到尾。
记忆深刻的,不只是硝烟和牵挂。
有个日本少佐写日记,说长沙钟表店最让他害怕,每只钟表都像在倒计时鬼子的谢幕。
实际也不是夸张,那时候,平均每小时死八个日军,时间都变得瘆人。
商会出钱,百姓出粮,买来五十架飞机,仅“湘商号”战队就掏出全国五分之一的捐款。
湖南全力供给第九战区七成粮食,单长沙县一年就上交百万石,谁家没把米缸刮到底?
最后,岳麓山脚下的纪念墓地,密密麻麻数万条人命,三分之二都是第三战死的。
芷江受降那会,日本军方摊开地图,一笔一画,全湖南伤亡最惨。
档案统计:湖南直接伤亡九十二万,间接多少,一百七十万,这靠数字根本说不出分量,里面全是爹娘的眼泪和儿子的骨头。
薛岳没神一样光环,不过这三仗直接给他立了碑。
他做的决定,或许不完美,但那个节点——只能他顶上去。
三年三仗,长沙拼掉九成房屋,那城几近焦土,可市民却不走,祠堂照亮着亡者的魂,活人一边收尸一边重建。
活着的,都把自己的力气用到了极致。
想想,这场仗不叫传奇都没处搁,长沙守的不是石头,是骨气,是那个年代最后的倔强。
很多外地人可能觉得,湖南那会是不是疯了?可明白人都知道,这根本不是疯,是认命。
你说谁不想逃?但要逃,又去哪儿?只剩守这一条道。
战争毕竟是残酷的,生死数字背后,是千千万万个尚未老去、就已白头的母亲和父亲,留守乡村的老人,无数断壁残垣里亲手叠好的遗书。
街角的便利铺、老书院、码头边的草棚,全成了伤兵的临时医院,不用号召,谁也舍不得丢下家门。
这中间,有人死也不信仗会赢,但就是咬牙挺着,哪怕明天是鬼子进城,今晚也好好把米饭吞进肚子。
翻烙饼一样讲,长沙能顶三次,不能说是哪个英雄、哪种秘籍,实际上是全湖南都在一块上了秤。
战争最彻骨的,不是刀枪子弹,而是每家每户的空碗、空床,还有夜里一遍遍敲的更鼓。
到头来,留下最多的,反而是一桌子空,抓也抓不住的记忆,和那些刻在老桥头、山墙上的名字。
掰着指头数,就这一点时间,湖南人坚持了三年,换来整个抗战大格局里不可或缺的一环。
有时候,看数字没啥动静,一但真把名字和故事接起头来,你才知道,那是几百万鲜活的生命,撑起了这摊残破又鲜亮的土地。
长沙三仗,不是传奇,也不是童话,只是一座城用命守住了最后的温度。
再说多了,都只能是叹气。
这么大的仗,这样的牺牲,你觉得,如果时光能倒流一下,现代人还肯像当年那样全家都去拼命吗?
我倒是很好奇,你又是怎么想的?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股票配资网首页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