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底,《广州早茶传承保护规定(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截止期已到,这也标志着广州立法保护广府饮茶文化进入实质性阶段。
广府饮茶是岭南文化核心载体,也是广府人的独特生活方式,其影响力可辐射到整个大湾区乃至全球广府文化圈。发展广府饮茶,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国际影响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及塑造城市国际形象的战略举措。(一图看懂广东茶楼风貌和茶位费的前世今生)

广州的饮食文化已成为独具一格的文化标识。马华 摄
近年来,广州、佛山等地方政府通过立法保障、非遗认定、产业创新、标准建设及公共教育等多维举措,不断加大对广府饮茶习俗的核心技艺与文化内涵的保护力度,进一步推动其与现代产业、旅游、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进行了有益探索。近日,恰逢广州市哲学社科规划课题“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国际形象传播理论创新与实践”进入结题验收阶段,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对该课题负责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广东省国学学会会长、南方产业智库专家顾问王焱进行了独家专访,围绕项目研究成果以及如何将广府饮茶打造成促进广州城市国际形象传播的软引擎展开深入探讨。
广府饮茶文化增添广州城市在国际的辨识度
自清咸丰同治年间现代茶楼“一厘馆”“二厘馆”兴起以来,饮早茶便逐渐成为一种风尚。
2022年,“广府饮茶习俗”被列入广东省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官方认可的文化符号。此后,广州的龙头企业和公共机构开始探索“非遗+品牌+产业+文旅”的产业升级路径,如联合文史专家复原南越王宴等历史文化筵席,开发“广府早茶研学”“非遗课堂”等活动,探索“水上茶居”等新业态;打造“广茶会”“白云机场T3茶客厅”“花城茶美学生活空间”等标志性项目,依托机场、文旅景区构建茶文化体验空间,结合粤剧、粤曲等岭南艺术开展展演,开发早茶地图及旅游线路,推动茶产业与商业综合体、社区活动联动,形成“茶+”生态闭环,推动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等。
“从文化价值层面来看,广府饮茶文化已然成为一张可勾勒城市品格和人文神韵的最佳名片。”王焱对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表示,广州素有“饮茶粤海未能忘”的美誉。广府饮茶文化集结了饮文化(茶文化)、食文化(点心文化)、生活习俗(礼仪文化、心态文化)等文化形态,是广州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广府饮茶文化在海内外已展现出较强的传播力和辐射力。据王焱调查研究,广式茶点深受外国人喜爱,英文单词“Yum cha”就是粤语“饮茶”的发音,“Dim sum”则来源于粤语中的“点心”,具有较高的海外知名度。与伦敦下午茶的精致优雅、纽约咖啡文化的自由随性相比,广府饮茶文化所蕴含的“慢生活”哲学与市井智慧,展现出别具一格的文化魅力,为广州城市国际形象增添了文化辨识度。
广州茶楼已成为广州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
千百年来,广州茶楼业一直非常兴盛,常年供应的广式茶点则有上千个品种。
“古往今来,茶楼见证了广州乃至岭南地区经济与文化的繁荣,承载了无数市民的记忆与情感,成为广州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广州茶楼巧妙地将岭南饮食文化、建筑文化、非遗等多种文化元素融为一体,成为集饮食享受、文化体验、休闲娱乐及艺术元素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王焱对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表示,广州茶楼的功能远不止“吃”茶,其不仅是一个品尝点心、闲话家常的场所,也是一处感受广州文化、品味粤式慢生活的雅致空间。

王焱提供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空间布局上,广州茶楼的建筑设计巧妙融合了岭南园林的精髓,既有亭台楼阁的错落有致,又有假山池沼的巧妙布局,使得茶楼内外皆成美景,以古朴幽静吸引寻味之人。广州的老字号茶楼如雷贯耳,如陶陶居、广州酒家、莲香楼、点都德等以及广州三大园林酒家(泮溪酒家、北园酒家、南园酒家)凭借独特的园林式建筑风格吸引了无数游客。
在饮食体验上,广州茶楼兼具品尝风味和技艺展示两种功能。王焱研究表示,茶楼提供的茶水种类繁多,如红茶、绿茶、乌龙茶、铁观音、普洱茶、菊花茶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口感和韵味。点心亦是茶楼的特色招牌,包括虾饺、煎萝卜糕、炒牛河、蛋散、叉烧包、干蒸烧卖、豉汁凤爪、糯米鸡、牛百叶、蒸排骨等经典菜品,以及蛋挞、马拉糕、流沙包、红枣糕等各式美味点心,与茶水恰是绝佳搭配。广州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尤为丰厚,粤菜烹饪技艺、鸡仔饼制作技艺、沙河粉传统制作技艺、西关水菱角制作技艺、月饼传统制作技艺、广式腊味制作技艺等闻名遐迩。这些精湛技艺的交融汇聚,让广州茶楼成为充满生命力的文化窗口。
在社交场景上,广州茶楼传递了和谐共融的心态文化,倡导健康舒适的生活方式。文化体验层面,广州茶楼还体现了在地化体验的价值,吸引了国际游客的深度参与。王焱表示,广州茶楼折射出广州这座城市张弛有度的节奏和热爱生活的温度,这在普遍“高冷”的国际大都市中,可谓独树一帜。在全球唐人街餐饮中,不少中餐馆开设了早茶,茶水和点心亦随着当地人的口味进行适当调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在地体验与云端传播双向赋能
为广州城市形象注入独特魅力
在王焱看来,城市文化符号与城市国际形象传播有着深度的逻辑关联。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尤其广州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和世界一线城市,在塑造中国城市国际形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王焱认为,饮食文化是广州树立城市形象、进行国际传播的重要主题。所谓“食在广州”,即广州的饮食文化已成为独具一格的文化标识。城市国际形象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文化感知,是国际公众对一座城市的整体印象,凸显了城市的价值底蕴和人文气息。因此,整合广州文化资源,打造广州闪亮名片,传播城市国际形象,是加强城市形象塑造力、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在王焱看来,广州扎实推进文化事业,做好城市国际形象传播工作,关键要做到两点:一是广州文化的内容应具有吸引力和独特魅力,二是广州应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要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传播效能。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结合广府饮茶文化的特色内容和广州茶楼的载体功能,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利用在线平台、社交媒体等现代传播手段,展现以饮茶为主题的广州节庆活动等。
王焱建议,要树立“大传播”理念,充分考虑海外受众的情感共鸣程度与信息接受能力,运用海外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构建具有广州文化特色的传播体系。广府饮茶文化的传播需以茶楼为根、以科技为翼,通过“在地体验”与“云端传播”的双向赋能,推动广州文化的“市井烟火”升华为世界的“文化记忆”,为广州城市国际形象注入独特的人文魅力。
采写:南方+记者 李劼
统筹:冯善书
股票配资网首页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